第十一章:是时候找鞑子讨还啦-《织明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巩华城,原本是成祖皇帝朱棣迁都北京时,所修建起来的一处行宫,后来在正统年间被洪水给冲毁了。

    嘉靖十六年的时候,才在当年行宫的原址上,修筑了这座虽然占地不大,但却是规格地位极高的巩华城。

    巩华城的长和宽都约为二里,其形状完全成一个正方形,其城墙高达三丈五尺,内外两侧皆用城砖包砌,中间以夯土填实,顶部铺砖,城外环以护城河。

    其城墙上共有三千六百余个垛口,且城墙四角皆设有一座角楼,突出于城墙之外以利于防守,而在城内正中偏南位置则建有一座行宫,在行宫外东、西、北三面分别建有营房及奠靖仓,是为驻军、屯粮之所。

    巩华城有四处城门,东门名“镇辽”,取“镇闼东辽”之意;南门名“扶京”,取“巩守京华”之意;西门名“威漠”,取“威扬大漠”之意;北门名“展思”,取展怀皇恩之意,四门之外均建瓮城。

    其中,南、北两城门为皇家车驾出入之门,每年皇家春秋两大祭或送帝后灵柩到行宫停灵住宿,皇家进出南北正门的中门,随护大臣按文东武西的仪规进出中门两边的左右掖门。

    而将官、兵卒、百姓人等则只准从东、西两处城门进出巩华城。

    其中“扶京门”是为巩华城的正门,俗称大南门,除正门设有三处门洞外,还建有瓮城,在瓮城东、西两面还各有闸门式城门一座,门内设有千斤闸,城门上为闸楼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永宁伯张诚便是从西面的威漠门,进入的巩华城,他的临时行辕就设在了城内西侧的营房里。

    巩华城内只有先期抵达的腾蛇营两个步兵千总部,以及永宁伯张诚随身亲卫二百精骑,余者各营各部都驻在城外。

    就连王朴的大同军,虽然提前一天就进至巩华城下,却仍是驻扎在城外的营地里,并不敢进入城中驻扎。

    永宁伯并未直进设在营房里的行辕,而是登上了威漠门的城楼之上。

    他望着城外正在扎营的勇毅军战士们,对身边的刘承祖问道:“本帅已至巩华城,报送兵部了嘛?”

    “回督帅,已经报上去了。”

    张诚点了点头,他回到城楼内部四下看着,脑海中不由回想起当年在昌平城楼里,自己初次拜见宣大总督卢象升的场景,一切过往,皆历历在目,仿佛就在昨日一般。

    “行辕设在何处啦?”

    “城西营房。”萧三杰在一旁回禀着。
    第(1/3)页